人才培養與技術發展規劃
時間:2017-10-07 08:24:54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積極配合新一輪醫療衛生體制改革,以學科建設為核心,走科技辦院之路;強化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管理,加強臨床新技術項目的推廣與實施;強化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加大醫院支持力度,全面提高醫院內涵建設水平。
二、總體發展目標:完成省級科研2項,市級科研15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60篇,有一個學科達到省級臨床重點建設??扑?;有10個學科通過市級臨床重點??圃u審,90%的學科有1名及以上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各學科人才結構(老、中、青,高、中、初)合理。各臨床學科相對獨立,成為本市真正有影響的市級綜合醫院。
三、實現路徑:
1、人才引進:根據學科發展,以引入博士畢業生為突破口,每年引入各專業碩士研究生5人,重點本科院校畢業生不少于5人。重點的學科還可以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招聘高級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帶動學科的發展。
2、人才培養:新入院人員嚴格實行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可通過醫院指定(也可自選)帶教老師的方式,確定一對一的傳幫體系;各科每年均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業務學習計劃,科主任帶頭講課,年輕人積極參與,同時,讓年輕醫務人員承擔一定量的科研、教學任務,并逐年增加。碩士生畢業3年后、本科生畢業4-5年后即可選送到上級醫院進修,第一輪首選武漢市部、省級醫院,第二輪首選北京、上海等學術氣氛濃厚地區綜合醫院或??漆t院,具體根據各科主任的要求決定。對選送人員進修前擬定明確的進修計劃,回院后,仍由指定人員督促考核,完成計劃中應該完成的任務。
3、基礎支持:醫院重視各學科的人才培養和技術發展,從多種途徑支持和鼓勵各科醫務人員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為醫院發展做貢獻,主要措施包括:(1)每年安排專門經費用于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和人才培養;(2)在支持各學科持續發展的同時,對各類重點學科給予政策傾斜:除人才引進與培養優先外,設備申購、病區改造、分配政策、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等方面均予以適度傾斜;(3)鼓勵各級醫務人員參加各類規范的繼續醫學教育(包括學歷教育)活動,對在承辦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取得成績的科室及個人給予相應獎勵;(4)加大對科研和發表論文的獎勵力度,從真正意義上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從事新技術研究、開發、應用的積極性。
四、各科技術發展目標:
(一)心內科
1、頑固性心律失常的診治(標準的心內電生理檢查)+消融
2、設心臟監護(CCU )血液動力學監測:動態血壓、腔內壓測定
3、二尖瓣氣囊擴張術
(二)呼吸消化科
1、呼吸內科
1)設呼吸監護室,完善肺功能檢測
2)支氣管肺泡灌洗,與檢驗科合作進行灌洗液細胞學檢查
3)多種機械通氣救治各種重癥呼吸衰竭的診療工作
4)間質性肺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研究
2、消化內科
1)與腫瘤科聯合開展小肝癌的診斷與介入治療
2)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硬化療法或套扎
3)消化道狹窄擴張術,內支架置放術
4)ERCP診斷與治療
5)消化道病變染色檢查
6)消化道動力學測試
7)放大胃鏡
(三)神經內科
1、全腦血管造影(DSA)神經系統應用
2、誘發電位、肌電圖(包括神經傳導速度)、腦電地形圖等檢查
3、肌肉、神經、腦組織活檢
(四)腎病內科
1、血液凈化(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腹膜透析、血漿置換)、 血液透析濾過、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分子循環吸附系統(MARS、 人工肝)
2、腎臟活檢(經皮與直視)及腎組織的病理檢查(光鏡及免疫病理)
(五)腫瘤血液科
1、腫瘤科
1)開展嚴格規范化多種惡性腫瘤的三維適形放療技術
2)開展惡性腫瘤的調強適形放療技術
3)完善的治療監測體系(EPID)電子野影像系統及完備的QA、QC設備制度
2、血液科
1)出血及血栓疾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診治
2)血漿置換術在血液病的應用
3)單克隆抗體的臨床應用
(六)內分泌科
1、垂體瘤及其危象卒中的診治
2、代謝骨病的診治
3、侏儒癥的診治
4、骨密度測定
(七)感染性疾病科
1、頑固性腹水超濾回輸
2 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
3、力爭開展人工肝
4、力爭行干細胞移植治療重癥肝炎
5、超濾治療高脂血癥和脂肪肝
(八)兒科
1、常頻呼吸機的使用
2、持續呼吸道正壓的應用
3、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使用
4、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 )
5、重癥新生兒的轉運
6、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治(心導管、心血管造影、先心病的堵閉治療)
7、呼吸道、腸道感染的病原學診斷
8、小兒哮喘的急性控制和緩解期長期預防
9、兒童營養監測及指導(重點兒童肥胖癥)
(九)普外腦外胸外科
1、普外科
1)重癥壞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療
2)肝臟腫瘤左、右半肝切除術
3)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4)乳腺癌的綜合治療
5)腹腔鏡在下腹部手術中的廣泛應用
2、神經外科
1)垂體瘤摘除術 經鼻、經額下、經翼點三種入路,摘除腫瘤體積達 2/3 以上或全切除
2)聽神經瘤切除術
3)重型顱腦損傷成功救治,提高成活率
3、心胸外科
1)縱隔腫瘤切除術
2)復雜食管癌切除術
(十)骨科
1、四肢骨關節惡性腫瘤瘤段切除+特制人工關節置換術
2、脊柱側彎矯形術
3、椎體后凸成形術
4、環枕融合術
5、關節鏡檢查及鏡下手術
二、總體發展目標:完成省級科研2項,市級科研15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不少于60篇,有一個學科達到省級臨床重點建設??扑?;有10個學科通過市級臨床重點??圃u審,90%的學科有1名及以上相關專業碩士研究生,各學科人才結構(老、中、青,高、中、初)合理。各臨床學科相對獨立,成為本市真正有影響的市級綜合醫院。
三、實現路徑:
1、人才引進:根據學科發展,以引入博士畢業生為突破口,每年引入各專業碩士研究生5人,重點本科院校畢業生不少于5人。重點的學科還可以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招聘高級的專業技術人才,以帶動學科的發展。
2、人才培養:新入院人員嚴格實行住院醫師培訓制度,可通過醫院指定(也可自選)帶教老師的方式,確定一對一的傳幫體系;各科每年均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業務學習計劃,科主任帶頭講課,年輕人積極參與,同時,讓年輕醫務人員承擔一定量的科研、教學任務,并逐年增加。碩士生畢業3年后、本科生畢業4-5年后即可選送到上級醫院進修,第一輪首選武漢市部、省級醫院,第二輪首選北京、上海等學術氣氛濃厚地區綜合醫院或??漆t院,具體根據各科主任的要求決定。對選送人員進修前擬定明確的進修計劃,回院后,仍由指定人員督促考核,完成計劃中應該完成的任務。
3、基礎支持:醫院重視各學科的人才培養和技術發展,從多種途徑支持和鼓勵各科醫務人員最大限度的發揮自已的聰明才智,為醫院發展做貢獻,主要措施包括:(1)每年安排專門經費用于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和人才培養;(2)在支持各學科持續發展的同時,對各類重點學科給予政策傾斜:除人才引進與培養優先外,設備申購、病區改造、分配政策、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等方面均予以適度傾斜;(3)鼓勵各級醫務人員參加各類規范的繼續醫學教育(包括學歷教育)活動,對在承辦繼續醫學教育工作中取得成績的科室及個人給予相應獎勵;(4)加大對科研和發表論文的獎勵力度,從真正意義上調動廣大醫務人員從事新技術研究、開發、應用的積極性。
四、各科技術發展目標:
(一)心內科
1、頑固性心律失常的診治(標準的心內電生理檢查)+消融
2、設心臟監護(CCU )血液動力學監測:動態血壓、腔內壓測定
3、二尖瓣氣囊擴張術
(二)呼吸消化科
1、呼吸內科
1)設呼吸監護室,完善肺功能檢測
2)支氣管肺泡灌洗,與檢驗科合作進行灌洗液細胞學檢查
3)多種機械通氣救治各種重癥呼吸衰竭的診療工作
4)間質性肺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研究
2、消化內科
1)與腫瘤科聯合開展小肝癌的診斷與介入治療
2)食管靜脈曲張出血硬化療法或套扎
3)消化道狹窄擴張術,內支架置放術
4)ERCP診斷與治療
5)消化道病變染色檢查
6)消化道動力學測試
7)放大胃鏡
(三)神經內科
1、全腦血管造影(DSA)神經系統應用
2、誘發電位、肌電圖(包括神經傳導速度)、腦電地形圖等檢查
3、肌肉、神經、腦組織活檢
(四)腎病內科
1、血液凈化(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腹膜透析、血漿置換)、 血液透析濾過、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分子循環吸附系統(MARS、 人工肝)
2、腎臟活檢(經皮與直視)及腎組織的病理檢查(光鏡及免疫病理)
(五)腫瘤血液科
1、腫瘤科
1)開展嚴格規范化多種惡性腫瘤的三維適形放療技術
2)開展惡性腫瘤的調強適形放療技術
3)完善的治療監測體系(EPID)電子野影像系統及完備的QA、QC設備制度
2、血液科
1)出血及血栓疾病的實驗室檢查及診治
2)血漿置換術在血液病的應用
3)單克隆抗體的臨床應用
(六)內分泌科
1、垂體瘤及其危象卒中的診治
2、代謝骨病的診治
3、侏儒癥的診治
4、骨密度測定
(七)感染性疾病科
1、頑固性腹水超濾回輸
2 干細胞移植治療肝硬化
3、力爭開展人工肝
4、力爭行干細胞移植治療重癥肝炎
5、超濾治療高脂血癥和脂肪肝
(八)兒科
1、常頻呼吸機的使用
2、持續呼吸道正壓的應用
3、肺泡表面活性物質的使用
4、外周中心靜脈置管術(PICC )
5、重癥新生兒的轉運
6、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治(心導管、心血管造影、先心病的堵閉治療)
7、呼吸道、腸道感染的病原學診斷
8、小兒哮喘的急性控制和緩解期長期預防
9、兒童營養監測及指導(重點兒童肥胖癥)
(九)普外腦外胸外科
1、普外科
1)重癥壞死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療
2)肝臟腫瘤左、右半肝切除術
3)胰十二指腸切除術
4)乳腺癌的綜合治療
5)腹腔鏡在下腹部手術中的廣泛應用
2、神經外科
1)垂體瘤摘除術 經鼻、經額下、經翼點三種入路,摘除腫瘤體積達 2/3 以上或全切除
2)聽神經瘤切除術
3)重型顱腦損傷成功救治,提高成活率
3、心胸外科
1)縱隔腫瘤切除術
2)復雜食管癌切除術
(十)骨科
1、四肢骨關節惡性腫瘤瘤段切除+特制人工關節置換術
2、脊柱側彎矯形術
3、椎體后凸成形術
4、環枕融合術
5、關節鏡檢查及鏡下手術